All Israel

以色列国旗的起源

在风中飘扬的以色列国旗(照片:Shutterstock)

1860年,犹太诗人路德维希·奥古斯特·弗兰克尔写道:「当崇高的情感充满他的内心,他便披上祖国的色彩。他站立祈祷,身披一袭闪耀的白色长袍。白色长袍的边缘饰有宽阔的蓝色条纹;如同大祭司的长袍,点缀着蓝色的线带。这正是故土的颜色,蓝与白是犹大的颜色;白色是祭司职分的光辉。」 

以色列历史学家亚历克·米肖里(Alec Mishory)认为,这首《犹大的颜色》中的激昂文字远早于以色列国的建立,却蕴含国旗背后的许多情感,且被认为为国旗提供诸多灵感。 

《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相关的首面旗帜由雅各布·阿斯考伊思(Jacob Askowith)和他的儿子查尔斯(Charles)于1891年设计。其设计最初基于传统的犹太祈祷披肩“塔利特”,正如弗兰克尔所描述的那样。 

这面旗帜的最初原型以白色为底,上下各有一条蓝色条纹,中央是一颗大卫之星,星内有希伯来字母拼写的“马加比”。这一设计由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莉娜·哈里斯(Lena Harris)缝制,犹太复国主义团体“热爱锡安者”的成员艾萨克·哈里斯(Isaac Harris)于1897年带到第一届国际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上。然而,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有不同的想法。 

西奥多·赫茨尔是现代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有远见的创始人,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奠定关键基础。在他的日记于1895年记载另一种设计:白色背景上有七颗金星,代表一天的“七个工作小时”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崭新而纯洁的生活”。 

赫茨尔最终被说服在他的设计中加入大卫之星,而这一设计。连同星内的铭文“犹大之狮”成为该运动的首面旗帜。 

米肖里记载,当赫茨尔的设计未能获得共识时,“沃尔夫松站起来说:‘我们何必再寻找呢?这就是我们的国旗。’说着,他展开自己的祈祷披肩,向众人展示国旗:白色底色,边缘有蓝色条纹”。 

最终,世俗人文主义对工作概念的强调让位于祈祷披肩更具精神性的象征意义,采用白色和《圣经》中提到的“特克海莱特蓝”。一些拉比将特克海莱特蓝(一种浅蓝色)视为上帝之道的象征,而《圣经》本身指出,塔利特上的流苏是为了让以色列人铭记上帝的诫命: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你们佩带这繸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们素常一样;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神。(民数记15:37-40和合本) 

大卫之星被选为犹太人团结的象征,但其起源有些神秘。 

卡巴拉学者与专家格尔肖姆·肖勒姆(Gershom Sholem)在于1949年出版的《六角星的奇妙历史;“大卫之盾”如何成为犹太象征》一书中阐述他对采用这颗星的看法。 

大卫之星直到18世纪才在犹太圈子中普遍使用,而在中世纪之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曾被使用过。因此,以色列国旗既代表古代与现代,也融合以色列故事中的圣经叙事与文化叙事,交织为一体。 

经过数月的辩论 – 甚至在以色列建国之后 – 这一决定才最终确定,设计正式定为国旗。临时国务委员会于1948年10月28日正式宣布: 

「临时国务委员会特此宣告,以色列国国旗应如下图示与描述:国旗长220厘米,宽160厘米。底色为白色,上面有两条深蓝色条纹,宽25厘米,贯穿旗的全长,距旗的上下边缘各15厘米。在白色底色的中央,两条蓝色条纹之间且与两条条纹等距处,有一颗大卫之星,由六条深蓝色条纹组成,宽5.5厘米,构成两个等边三角形,其底边与两条水平条纹平行。」

Jo Elizabeth has a great interest in politic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studying Social Policy for her first degree and gaining a Masters in Jewish Philosophy from Haifa University, but she loves to write about the Bible and its primary subject, the God of Israel. As a writer, Jo spends her time between the UK and Jerusalem, Israel.

All Israel
接收来自《全以色列新闻》的最新新闻和更新
    Latest Stories